华为、汇川在列:2024中国八大工业软件中心/研究院与核心牵头厂商
2024年八大工业软件创新载体布局
在国家"十四五"规划及"制造强国"战略驱动下,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领域迎来重大突破,8大区域级创新载体同步落地,形成覆盖全国、贯穿产业链的工业软件创新网络。
1. 苏州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
聚焦智能装备与精密制造领域,搭建工业仿真与数字孪生平台。由汇川技术、浩辰软件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共建,重点突破CAD/CAE核心算法在高端机床的应用瓶颈。
2. 贵州工业软件工程应用创新中心
瞄准大数据+工业场景融合,依托华为云、航天云网构建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。在贵阳大数据实验区部署国产PLM系统验证基地,服务西南地区装备制造企业。
3. 株洲工业软件工程应用创新中心
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,中车株机联合用友网络打造MBSE(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)平台,实现高铁制造从设计到运维的国产软件全流程覆盖。
4. 东北三省一区工业软件创新中心
整合沈阳新松机器人、长春一汽、哈电集团等龙头企业需求,重点研发智能产线控制软件包。已形成覆盖汽车、能源装备的联合开发联盟。
5. 龙华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
在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构建SaaS化工业APP商店,金蝶国际、腾讯云联合推出"模块化开发+订阅服务"新模式,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。
6. 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信创实验室
由中望软件、统信软件牵头,构建全国首个工业软件信创适配基地。已完成20款国产CAD/EDA工具与麒麟、统信操作系统的兼容认证。
7. 南京新一代工业软件实验室
聚焦工业AI与边缘计算,东南大学联合中兴通讯开发智能视觉检测系统,在南京熊猫电子生产线实现缺陷识别准确率99.3%的突破。
8. 济南工业软件研究院
依托浪潮集团、山东大学建设工业大数据中枢,在化工、钢铁行业落地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,帮助山钢集团降低非计划停机率42%。
核心牵头厂商图谱
国产软件领军者:中望软件(CAD)、浩辰软件(CAD)、用友网络(ERP)构建基础工具链;
ICT巨头:华为(工业互联网)、腾讯(云平台)、中兴(工业5G)提供底层架构;
垂直领域龙头:汇川技术(工控)、中车株机(轨道交通)、浪潮(工业大数据)推动场景落地;
科研国家队:中科院、东南大学等院所攻克核心算法。形成"需求牵引+技术供给"的协同创新模式。
工业软件:中国智造的核心命门
1. 产业升级的"数字底座"
工业软件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,从研发设计(CAD/CAE)、生产制造(MES/SCADA)到运维服务(PLM),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。我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工具普及率不足40%,高端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低于10%,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最大短板。
2. 破解"卡脖子"的关键战场
在三维建模内核(如Parasolid)、EDA工具(如Synopsys)、工控系统(如西门子TIA Portal)等领域,国外厂商垄断90%以上市场份额。2023年某航天企业因海外CAE软件禁用导致型号研发受阻,凸显自主可控的迫切性。
3. 万亿级市场重构机遇
据工信部数据,2025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,其中研发设计类软件复合增长率达28%。新能源、半导体、大飞机等战略产业催生细分赛道,如光伏电池仿真软件、晶圆制造EDA工具等新兴需求爆发。
4. 新型工业化核心抓手
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引发变革:
-
在长安汽车重庆工厂,国产MES系统实现百万级设备数据实时采集;
-
三一重工树根互联平台接入50万台工程机械,构建预测性维护模型;
-
海尔卡奥斯平台沉淀3.2万个工业机理模型,赋能15个行业数字化转型。
创新载体的战略价值
这八大载体构建起"东西联动、软硬结合"的创新矩阵:
技术攻坚:南京实验室的AI视觉算法、济南研究院的时序数据库技术已申请46项专利;
生态培育:苏州中心联合200家供应商建立CAE插件商店,龙华云平台汇聚1200个工业APP;
标准引领:广东信创实验室发布《工业软件兼容性测试规范》,推动国产体系标准化;
人才储备:各载体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,预计三年培养10万名工业软件工程师。
- 2025-03-24
- 2024-11-22
- 2024-11-14
- 2025-03-18
- 2021-06-18
- 2021-06-18
- 2021-04-20
- 2021-04-19
- 2021-04-16
- 2021-04-07
- 2021-04-02